佛学知识
- 福报来自一颗欢喜付出的心,也来自报恩的心。一个人懂得报恩,慢慢的福报就会增长。如果忘恩负义,那上天就削去他的福报。明朝正德年间,福建有个李秀才上京赶考,到了江苏时,入住
- 2019-11-14
- 忘恩是很损福报的行为 人想要得到富贵,就应该有报恩之心。以前的出家人,有的以前当猎人,或者当土匪,或者遇到各种危难,受到三宝的救拔,为了报恩,就直接出家了。好比近代的妙
- 2019-11-14
- 忘恩是很损福报的行为
- 2019-11-14
- 忘失菩提心,修诸善法,是名魔业。我们判定一个人到底是不是一个大乘的菩萨,关键点不在于他造了善业或造了罪业,而是他内心当中是不是真实地想要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。蕅益大师说:
- 2019-11-14
- 【原文】庚午(1750)年四月,先母张太夫人病危。临终之前,她对子孙们说:;我听说人在临死之前能和已故的亲属一一相见,现在看来果然如此。幸亏我这辈子还没什么有愧于人的地方。你
- 2019-11-14
- 忘却生死 忘却生死 一九六九年,佛光山举办第一届大专佛学夏令营时,有一位活泼美丽的少女跑到我面前,「师父!爸爸妈妈叫我来问候您!」 我一看,觉得十分面善,一时也想
- 2019-11-14
- 一年年的时光,像一页页的书笺,翻过去十年的岁月,既简单又容易。蓦然回首,想起出家的原因,自己都忍俊不禁,倘若要我向大家言明,那真有些难以启齿。并不是受什么信仰的指使,也
- 2019-11-14
- 一、忘掉年龄人的生理年龄是客观的,但心理年龄则不同,它反映了人的精神状态。有人刚过花甲之年,就不断暗示自己老了。这种消极的心理是健康长寿的大敌。古人云,人不思老,老将不
- 2019-11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