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优婆塞戒经

优婆塞戒经全文(第七卷)

时间:2019-06-25 15:51:50| 作者:昙无谶 译

金刚经金刚经全文金刚经讲解

优婆塞戒经(第七卷)


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

善生言。世尊。佛先已说檀波罗蜜尸波罗蜜。菩萨云何而得修集忍波罗蜜。佛言。善男子。忍有二种。一者世忍。二者出世忍。能忍饥渴寒热苦乐。是名世忍。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。忍佛法僧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嗔痴等。悉能忍之。能忍难忍难施难作。名出世忍。善男子。菩萨若值他人打骂轻贱毁呰恶口骂詈。是时内心无加报想。菩萨虽作如是忍事。不为现在但为后利。有善报之恶则不反。善男子。有是忍辱非波罗蜜。有波罗蜜非是忍辱。有是忍辱是波罗蜜。有非忍辱非波罗蜜。是忍辱非波罗蜜者。所谓世忍。声闻缘觉所行忍辱。是波罗蜜非忍辱者。所谓禅波罗蜜。亦是忍辱亦波罗蜜者。所谓若被割截头目手足。乃至不生一念嗔心。檀波罗蜜尸波罗蜜般若波罗蜜。非忍辱非波罗蜜者。所谓声闻缘觉持戒布施。善男子若欲修忍。是人应当先破憍慢嗔心痴心。不观我及我所相种性常相。若人能作如是等观。当知是人能修忍辱如是修已心得欢喜。有智之人若遇恶骂当作是念。是骂詈字不一时生。初字出时后字未生。后字生已初字复灭。若不一时。云何是骂。直是风声。我云何嗔。我今此身五阴和合。四阴不现则不可骂。色阴十分和合而有。如是和合念念不停。若不停住谁当受骂。然彼骂者即是风气。风亦二种有内有外。我于外风都不生嗔。云何于内而生嗔也。世间骂者亦有二种。一者实二者虚。若说实者实何所嗔。若说虚者虚自得骂。无豫我事。我何缘嗔。若我嗔者我自作恶。何以故。因嗔恚故生三恶道。若我于彼三恶道中受苦恼者。则为自作自受苦报。是故说言一切善恶皆因我身。善男子。生忍因缘有五事。一者恶来不报。二者观无常想。三者修于慈悲。四者心不放逸。五者断除嗔恚。善男子。若人能成如是五事。当知是人能修忍辱。若人软言净身口业。和颜悦色先意问讯。能观一切苦乐因缘。当知是人能修忍辱若能修空三昧。观诸众生悉是无常受苦等想彼骂辱时。能观骂者如狂如痴稚小无智当知是人能修忍辱。智人当观胜我者骂我不应嗔。何以故。我若嗔者或夺我命。若不如者嗔亦不应报。何以故。非畴匹故。我若报者辱我身口。譬如有人授毒与他人无责者。如其自服人则嗤笑。我亦如是。若嗔彼者当于未来受大苦恼。一切圣人悉当责我。以是因缘。我身若被截斫分离不应生嗔。应当深观往业因缘。当修慈悲怜愍一切。如是小事不能忍者。我当云何能调众生。忍辱即是菩提正因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。我若不种如是种子。云何获得如是正果。善男子。若有智人乐修忍辱。是人常得颜色和悦。好乐喜戏人见欢喜睹之无厌。于受化者心不贪着。智人见怨以恶来加。当发善愿。愿彼怨者未来之世。为我父母兄弟亲戚。莫于我所生憎怨想。复当观察。若人形残颜色丑恶。诸根不具乏于财物。当知皆从嗔因缘得。我今云何不修忍辱。以是因缘。智者应当深修忍德。善男子。菩萨摩诃萨修忍辱时。常乐观察生死罪过。乐修法行勤于精进。读诵书写如来正典。供养师长有德之人能瞻病苦。修于慈悲怜愍一切。见苦恼者能令远离。常乐出家乃至尽寿。持戒精进摄持六根。不令得起烦恼因缘。宁舍身命终不毁戒。若他有事乐为营理。常有惭愧乐赞忍德。为调众生堪忍众苦。于怨尚能忍于恶事。况复亲所。能忍二嗔。一众生嗔。二非众生嗔。舍己乐具令众得乐。不念多恶不忘少善。远离两舌前后默然。不说彼短说烦恼过。令众得离他所不喜不为说之。净身口意了诸罪业。若客烦恼因缘作罪。作已惭愧心生悔恨。善男子。菩萨二种。一者在家。二者出家。出家菩萨修净忍辱是不为难。在家修忍是乃为难。何以故。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。

优婆塞戒经(第七卷)

毗梨耶波罗蜜品第二十六

善生言。世尊。菩萨摩诃萨能修六波罗蜜。谁为正因。善男子。若善男子善女人。已生恶法为欲坏之。未生恶法为遮不起。未生善法为令速生。已生善法为令增广。勤修精进是名精进。如是精进。即是修行六波罗蜜之正因也是勤精进能脱一切诸烦恼界。善男子。若能受于三恶道苦。当知是人真实能修毗梨耶波罗蜜。平等修集不急不缓。精进二种。一正二邪。菩萨远离邪精进已修正精进。修信施戒闻慧慈悲名正精进。至心常作三时无悔。于善法所不生知足。所学世法及出世法。一切皆名正精进也。菩萨虽复不惜身命。然为护法应当爱惜身。四威仪常修如法。修善法时心无懈息。失身命时不舍如法。若能到于六事彼岸。悉是精进之因缘也。若自读诵书写思惟十二部经。名自为法勤行精进。若能以是转化众生令调伏者。名为他法勤行精进。若为菩提修菩提道。布施持戒多闻智慧。修学世法供养父母师长有德之人。修舍摩陀毗婆舍那。读诵书写十二部经。复能远离贪恚痴等。名为菩提勤行精进。如是悉名为正精进。是名六波罗蜜之正因也。善男子。懈怠之人不能一时一切布施不能持戒。勤行精进摄心念定。忍于恶事分别善恶。是故我言六波罗蜜因于精进。善男子。有勤精进非波罗蜜。有波罗蜜非勤精进。有亦精进亦波罗蜜。有非精进非波罗蜜。精进非波罗蜜者。如邪精进善事精进。声闻缘觉所有精进。有波罗蜜非精进者。所谓般若波罗蜜。有亦精进亦波罗蜜者。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等五波罗蜜。有非精进非波罗蜜者。一切凡夫声闻缘觉。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。及余善法。善男子。菩萨有二种。一者在家。二者出家。出家菩萨修勤精进是不为难。在家修进是乃为难。何以故。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。

禅波罗蜜品第二十七

善生言。世尊。菩萨摩诃萨修禅波罗蜜。云何禅定。善男子。禅定即戒慈悲喜舍。远离诸结修集善法。是名禅定。善男子。若离禅定尚不能得一切世事。况出世事。是故应当至心修集。菩萨欲得禅波罗蜜。先当亲近真善知识。修集三昧方便之道。所谓戒。戒摄诸根戒断于邪命。如法而住随顺师教。于善法所不生知足。修行善时心无休息。常乐寂静远离五盖。心乐思惟观生死过。常修善法至心不废。具足正念断诸放逸。省于言语亦损眠食。心净身净不亲恶友。不与恶交不乐世事。知时知法了知自身观心数法。若有喜相愁相嗔相软相坚相。知已能除犹如金师善知冷热。不令失所乐甘露味。虽处世法身心不勤。犹如须弥不为四风之所倾动。正念坚固亦见知觉有为多过。若人乐修如是三昧不休不息。当知是人能具足得。譬如攒火以不息故火则易得。善男子。若离三昧欲得世法出世菩提。无有是处。善男子。一切三昧即是一切善法根本。以是因缘应当摄心。如人执镜则见一切善恶之事。是故三昧名菩提道之庄严也。受身心乐名为三昧。不增不减名等三昧。从初骨观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皆名三昧。是三昧有四缘。一者从欲。二者从精进。三者从心。四者从慧。是四缘故得无量福增一切善。复有三种。一者从闻。二者从思。三者从修。从是三法渐渐而生。复有三时。所谓生时住时增时。善男子。欲界之中有三昧子。是子因缘得三菩提。是三昧者有退住增。若在四禅性则坚固。从初乃至非想非非想处。上地胜下次第。如是根本禅中则有喜乐。非中间禅六通亦尔。在于根本不在余处。是三昧名菩提庄严。因是三昧能得学道及无学道。四无量心三解脱门。自利利他无量神足。知他心智能调众生。无量智慧五根三昧。转钝为利断于一切生老病死。能得成就一切种智。见诸法性如罗縠视。善男子。智者应当作如是观。一切烦恼是我大怨。何以故。因是烦恼能破自他。以是因缘。我当修集慈悲之心。为欲利益诸众生故。为得无量纯善法故。若有说言离于慈悲得善法者。无有是处。如是慈悲能断不善。能令众生离苦受乐能坏欲界。是慈若能缘于欲界名欲界慈。善男子。众生若能修集慈心。是人当得无量功德。修慈心时若能先于怨中施安。是名修慈。善男子。一切众生凡有三聚。一者怨。二者亲。三者中。如是三聚名为慈缘。修慈之人先从亲起欲令受乐。此观既成都及怨家。善男子。起慈心时有因戒起有因施起。若能观怨作子想者。是名得慈。善男子。慈唯能缘不能救苦。悲则不尔亦缘亦救。善男子。若能观怨。一毫之善不见其恶。当知是人名为习慈。若彼怨家设遇病苦。能往问讯瞻疗所患给其所须。当知是人能善修慈。善男子。若能修忍。当知即是修慈因缘。如是慈心即是一切安乐因缘。若能修慈。当知是人能破一切憍慢因缘。能行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。如法修行。若人修定。当知是人修梵福德。得梵身故名梵福德。若人能观生死过罪涅槃功德。是人足下所履粪土应当顶戴。是人难忍能忍。难施能施。难作能作。是人能修四禅四空及八解脱。复作是念。一切众生身口意恶。未来若受苦恼报者悉令我受。若我所有善果报者。悉令众生同我受之。如是慈悲缘广故广缘少故少。慈悲三种。谓下中上。复有三种。一者缘亲。二者缘怨。三者缘中。复有三种。一者缘贪。二者缘众生。三者缘非众生。如是缘者悉名三昧。悲喜舍心亦复如是。善男子。有禅非波罗蜜。有波罗蜜非禅。有亦是禅亦波罗蜜。有非禅非波罗蜜。是禅非波罗蜜者。谓世俗禅。声闻缘觉所有禅定。是波罗蜜非禅定者。所谓施戒忍辱精进。亦是禅亦波罗蜜者。谓金刚三昧。非禅非波罗蜜者。谓一切众生声闻缘觉。从闻思惟所生善法。善男子。菩萨有二种。一者在家。二者出家。出家菩萨修于净禅是不为难。在家修净是乃为难。何以故。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。


本文链接:优婆塞戒经全文(第七卷)

上一篇:悲华经 第九卷全文

下一篇:僧伽吒经全文 第二卷

推荐阅读

经藏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