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楞严经》的启示
许锦培
在《楞严经》卷三中,阿难向世尊请求开示一切世间种种变化,皆因四大和合发明等中道了义。于是,世尊言曰:
阿难,如汝所言,四大和合,发现世间种种变化。阿难,若彼大性,体非和合,则不能与诸大杂和,犹如虚空,不和诸色;若和合者,同于变化,始终相成,生灭相续,生死死生,生生死死,如旋火轮,未有休息。阿难,如水成冰,冰还成水。汝观地性,粗为大地,细为微尘。至邻虚尘,析彼极微。色边际相,七分所成。更析邻虚,即实空性。阿难,若此邻虚,析成虚空,当知虚空,出生色相。汝今问言,由和合故,出生世间诸变化相。汝且观此一邻虚尘,用几虚空,和事而有?不应邻虚,合成邻虚。又邻虚尘,析入空者,用几色相,合成虚空?若色合时,合色非空;若空合时,合空非色。色犹可析,空云何合?汝元不知如来藏中,性色真空,性空真色,清净本然,周遍法界;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,循业发现。世间无知,惑为因缘及自然性,皆是识心分别计度,但有言说,都无实义。
楞严会上,世尊为阿难辨见征心,指示五阴六入、十二处、十八界,统皆本非因缘,非自然性,阿难遂有上引经文中的叩问
在《楞严经》卷二中,世尊也指出: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,则复灭除诸生死因,圆满菩提不生灭性,清净本心不觉常住。这也就是说:若能远离所有的和合及不和合的二边执著,那就等于是灭除了一切生死流转的因缘,等于是圆满了菩提的不生灭性,那么实相无相不生不灭的清净本心正觉,就一证永证了。这里强调的是远离法与非法的二边执著。若不能远离,那就容易落入世尊所呵责的如何复将世间戏论,妄想因缘,而自缠绕……如说药人,真药现前,不能分别的错误之中,如来说为真可怜悯。
般若是金刚王宝剑,是大火聚,触着即伤,犯着即亡。禅宗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的标榜,即心即佛而非心非佛的旨趣,以及机锋棒喝、农禅并重、喝茶洗钵、搬柴运水的生活禅实践,是无愧于传佛心印的使命,最符合于诸佛本怀的。
摘自《菩陀山佛教》2001年增刊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