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之作为饮食在寺院里盛行,起始是因为形而下的健胃和提神。 坐禅,作为佛教僧人的修行方法,要求独自一人而坐,头正背直,不动不摇,不委不倚,更不能卧床睡眠,还规定过午不食,不饮酒不食荤,于是既能提神醒脑、又有清性修行作用的茶成为僧人必不可少的饮料,饮茶有助于参禅、面壁省悟的神妙功能,为很多僧人所认可。唐代《封氏闻见录》载:学禅务于不寐,又不夕食,皆许其饮茶。人自怀伽,到处煮饮,从此转相仿效,遂成风俗。又唐诗人杜牧的:今日鬓丝禅塌畔,茶烟轻扬落花风生动描写了老僧煮茶时闲静雅致的情景。 茶与佛有相通之道,均在主体感受,非深味而不可。饮茶需心平气静,讲究井然有序地啜饮,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、清净、安逸。品茶是参禅的前奏,参禅是品茶的目的,二位一体,水乳交融。茶禅共同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纯和升华。茶事过程中,如碾茶时的轻拉慢推,煮茶时的三沸水,点茶时的提壶三注和啜饮时观色、闻香、品味,都包涵了体味领悟自然的真谛,并以此领悟佛性和超凡脱俗的意韵。 禅茶茶艺甚为讲究。细分为礼佛、调息、煮水、候汤、洗杯、烫壶、赏茶、投茶、冲水、洗茶、泡茶、分茶、敬茶、闻香、观色、品茶、回味、谢茶等18个步骤,每个步骤都蕴含禅意,施以禅礼。 例如洗杯这个步骤,美其名曰法轮常转。法轮常转典出于《五灯会元》卷二十。径山宝印禅师云:世尊初成正觉于鹿野苑中﹐转四谛法轮﹐陈如比丘最初悟道。法轮喻指佛法,而佛法就在日常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。洗杯时眼前转的是杯子﹐心中动的是佛法﹐洗杯的目的是使茶杯洁净无尘﹔礼佛修身的目的是使心中洁净无尘。在转动杯子的手法洗杯时或许可看到杯转而心动悟道。 泡茶又称涵盖乾坤, 涵盖乾坤典出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八。惠泉禅师曰﹕昔日云门有三句﹐谓涵盖乾坤句﹐截断众流句﹐随波逐流句。这三句是云门宗的三要义﹐涵盖乾坤意谓真如佛性处处存在﹐包容一切﹐万事万物无不是真如妙体﹐在小小的茶壶中也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佛理和禅机。 敬茶又名普渡众生。禅宗六祖慧能有偈云﹕佛法在世间﹐不离世间觉﹐离世求菩提﹐恰似觅兔角。菩萨是梵语的略称﹐全称应为菩提萨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