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时江山有一个书生,名叫朱恺,表字寿仁,性情淳厚,自幼好学。朱家过去三代,不吃牛肉、狗肉。朱恺从小失去父亲,由于身体瘦弱,经常得病,每次只要喝牛肉汤就会好转,所以从小吃了不少牛肉。因为家里比较贫困,朱恺就到邻村教书。
这一年端午节,朱恺准备回家,从主人家拿到酬金,一共八两银子。回家路上忽然下起大雨,朱恺就到路边古庙避雨,看见墙壁上贴着两张纸,第一张写着杀牛的果报,另一张则写着吃牛肉的果报。两篇文字浅显易懂,却又哀伤恳切,朱恺想起自幼吃过不少牛肉,不禁非常惭愧,汗流不止。
他怅然地想道:“我今年已经二十九岁了,至今没有考中秀才,未必不是吃牛肉的缘故。况且我们朱家原本就有祖训,已经三代不吃牛肉、狗肉,如今我却违背祖训,属于不孝。牛为我们耕耘田地、运输粮食,功劳很大,我却食用牛肉,属于不仁。放任自己口腹之欲,贪图一时之乐,属于不义。看到这种行为将有严重报应,却不痛改前非,属于不智。我犯下这四条重罪,恐怕灾祸就要降临,哪里还有什么功名福禄?”于是朱恺就走到神像前叩头祷告,立誓从此以后再也不吃牛肉。
雨停之后,朱恺正要出来继续赶路,碰到村里的屠夫尤光宇进庙。朱恺问尤光宇:“你为何来庙里?”尤光宇回答说:“我家最近买了一头瘦牛,担心亏本,特来庙里求签。”朱恺又问:“那头牛在哪里?”尤光宇说:“就在庙外。”朱恺出来一看,看见一头瘦牛,双膝跪在地上,泪如雨下。朱恺心里非常怜悯,就问尤光宇牛值多少钱,尤光宇说七两银子,朱恺如数给他。尤光宇嫌银子成色太低,又要再加三钱银子,朱恺也如数补给他。朱恺买下这头牛后,拿来一块木板,在上面写了“神明放生”四个字,挂在牛脖子上,然后解开拴在牛鼻上的绳子,把它放了。
冥冥之中,或许就有感应,就是在这一年,朱恺终于考取秀才,并且成为本乡王贤家的上门女婿,王家乃是这一带颇有名望的家族。这一天朱恺和岳父一起喝酒,谈起以前放牛之事。仆人进来禀报:“门外有一头牛,脖子上还挂着一块木板,怎么也赶不走。”朱恺出来一看,认出正是自己放生的那头牛,于是就让仆人牵到后园的空房里。
乡里原先有个惯犯,外号叫“人猕猴”,对王家很熟悉。因为看到他家女儿嫁妆丰厚,这天夜里就在养牛那间空房旁边,从墙上挖了一个洞进来,直接来到朱恺所住新房,把衣物首饰都装进袋子,准备出门溜走。那头牛突然闯进来,撞倒桌子,发出很大响声。朱恺马上惊醒,大声喊道:“有贼!”全家人也随即惊呼,纷纷起来抓贼。
盗贼感到害怕,就从牛身子底下往外爬,牛发了怒,抬起蹄子绊住袋子。这时“抓贼”喊声更急,盗贼只好丢掉袋子,狼狈逃走。朱恺岳父见袋子里物品完好,也非常感激这头牛,仍旧给它系上鼻绳,养在原来的空房里,从此岳父家也立誓永远不吃牛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