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说无量寿经心学释义》前言
——选自苏树华著《佛说无量寿经释义》。该书尚未出版。作者简介:苏树华,上世纪九十年代,随元音老人参学。遵元音老人嘱咐,2000年后,随缘传授心中心法,及其他方便法门。若人发心,修持心中心法,如法修行,三五百座,即可打开本来,见到本性。有缘行者,莫失良机。
我们使用的《无量寿经》版本,是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《佛说无量寿经》,《大正藏》第十二册。《佛说无量寿经》中的许多概念,既能提升人们的文化热情,也能引起人们的神秘遐想,若是智慧不够的人,还会产生错误认识。这不是佛经的错误,而是学人的错解。因此,我们在该书的《前言》中首先要说明,佛经中所说的一切事,皆是人们心中的事,而不是心外的事。譬如,佛、菩萨、天人、众生、极乐世界,等等,皆不是心外别有的事,而是心中的事。“佛经中所说的一切事,皆是人们心中的事”,这一观念符合佛教的“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”“自性弥陀,唯心净土”的基本观念。若把佛经所说的事当作心外的事,那就成了心外求法的外道,那就不是正信的佛教。为了避免产生错误的认识,我们首先从心学的角度,说明《佛说无量寿经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,希望大家能够从心学的角度,认识自我,认识佛教,获得佛教文化的真实利益。今说明《佛说无量寿经》中的重要概念如下:佛:佛不是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的对象化的宗教偶像,而是人人本具的妙明真心。这个妙明真心,亦名无相真心,亦名“天上天下,唯我独尊”的“我”,亦名佛、如来。佛教一再告诫:“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。”“若以音声求我,以色相见佛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”佛是自心,莫向外求。若向外求,则成外道。成佛:佛是自心,不属修成。若言修成,修成还坏。所谓成佛,不是把自己修成一个什么样子,而是回归自性,返本还源,回归大我”。十方诸佛:十方诸佛,不是指物理虚空中的生命个体,或偶像个体,而是指自心中的无量万相。妙明真心,即是十方。心中万相,即是诸佛。本尊是心体,诸佛是心相。菩萨:离此心外,尚且无佛,离此心外,岂有菩萨?然而,却不可言无佛无菩萨。何以故?若言无佛无菩萨,则名谤佛,亦名自谤。佛是自心体,菩萨是心用。体之与用,尽是自心。悟此心者, 名之曰佛,心之妙用,名曰菩萨。天人:天人,不是物理空间中的另一类生命个体,而是贪欲少,着相轻的自心德行。离心之外,尚且无佛,离心之外,岂有天人?天人只是诸人心中的德性,而不是物理空间中的另一类生命。众生:不是指天上飞的、地上走的、水里游的生命个体,而是指自性中的妄想执着,所谓自性众生是也。九界众生:菩萨众生,执着佛法,执着成佛。缘觉众生,执着因缘,妄取空无。声闻众生,执着有相,妄取界外。天、人、阿修罗,执着习气比较较轻。畜生、饿鬼、地狱,执着习气比较重。总之,一切众生,皆是自性中的执着习气,而不是物理空间的九类生命个体。彼佛国土:彼佛,顾名思义,即是彼岸的佛。彼岸在哪里?佛教有云,回头是岸。回过头来,这个能见能闻、清净本然的妙明真心,即是彼佛,亦名自己。彼佛国土,即是清净庄严的自性净土。净土世界,或极乐世界:不是物理空间中的某个国度,而是绝待无对、广大无边的自心净土,或名净土世界,或名极乐世界,亦即“天人合一”,“万物与我一体”的自心境界。弥勒菩萨:不是特指某个生命个体,也不特指某个菩萨个体。弥勒菩萨是个表法,表未来佛。已发愿,今发愿,誓愿证得自心实相。这个求觉悟的愿心,即是弥勒菩萨。文殊菩萨:不是特指某个个体,而是指见色的人。见色的人,即诸人当下的妙明真心。迷人不识,故当作他